* 文章內容參考自網(wǎng)絡
“零碳工廠”顧名思義,即指在生產、服務過程中,通過自主降碳、優(yōu)化管理和購買碳指標抵消等方式,最終實現(xiàn)凈零碳排放的工廠。
綠色工廠是由國家、省、市各工信部門去主導評定,以用地集約化、原料無害化、生產潔凈化、廢物資源化和能源低碳化為基本原則,側重整體的環(huán)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效率,依據(jù)的標準是《綠色工廠評價通則》以及2023年7月更新的綠色工廠評價行業(yè)標準。零碳工廠是綠色工廠的進階版,以溫室氣體的核算與減排為核心,目標是實現(xiàn)“零碳”排放,需滿足更嚴苛的碳核算與抵消要求。
零碳工廠需要通過第三方機構按照相應標準進行認證。目前國內有國際標準、地方標準、團體標準三類零碳工廠認證標準。
《零碳工廠評價規(guī)范》團體標準將零碳工廠劃分為Ⅰ型、Ⅱ型兩類,對應等級為三星、四星、五星、六星。其中,Ⅰ型零碳工廠針對直接排放及移除的溫室氣體、輸入能源導致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這兩種工廠溫室氣體源,實施零碳工廠策略,要求100%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,以及實現(xiàn)100%抵消;Ⅱ型零碳工廠在Ⅰ型零碳工廠基礎上,增加來自交通運輸、組織所使用產品等導致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源,實施零碳工廠策略,要求100%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,以及實現(xiàn)100%清除。
零碳工廠創(chuàng)建實施流程一般包括準備階段、實施階段、評價階段和持續(xù)改善階段四個階段。其中,評價階段以江蘇省為例,需經過企業(yè)自建期(3-6 個月)、地方初審期(45 天)、專家評審期(30 天)、現(xiàn)場核查期(15 天)、公示授牌期(20 天)五個階段。
在零碳工廠建設的路上,主要存在短期行為、碳排放核算、碳匯交易和購買三個方面誤區(qū):
短期行為誤區(qū):零碳工廠創(chuàng)建是持續(xù)保持碳減排的長期過程,尤其涉及碳信用的購買成本,不能止步于拿到“零碳”認證、開展形式上的“活動”,要持續(xù)開展節(jié)能降碳,延續(xù)和保持認證的有效性。
碳排放核算誤區(qū):零碳工廠碳排放包含企業(yè)生產過程中、供應鏈和所在地區(qū)公共設施一整個系統(tǒng)的碳排放,而不僅僅是電力或者單項碳排放。此外,對于電力的碳排放因子選擇有很多方法,不同的碳排放因子對碳排放量及評價結果影響很大。
碳匯交易和購買誤區(qū):由于碳中和規(guī)則下允許企業(yè)通過購買碳信用方式中和其多余的碳源,致使部分企業(yè)在自身節(jié)能降碳工作還有很大空間的情況下,沒有選擇從能源、生產、運輸進行降碳脫碳,而是通過購買綠電、CCER等方式進行“漂零”。
目前建設零碳工廠主要存在技術挑戰(zhàn)難度高,設計/施工過程復雜,初期投資大,工廠減碳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有待驗證等難點。
在“雙碳”目標縱深推進的2025年,零碳工廠作為工業(yè)綠色轉型的核心載體,正迎來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期。全國已經有不少省市自治區(qū)相繼出臺了眾多“真金白銀”的零碳工廠政策補貼措施,并且還在不斷加碼。